香港的農業欠的從來不是士地,欠的是需要靠土地為生的農夫。香港的農夫除了要種菜,還要識維修、消
售、產品硏發、營運記錄、教育導賞等都屬專業的技術,要兼顧,好不浪費時間!但不懂這些種種,又未
必能管理好農莊,計劃好發展!看似矛盾但又屬必須!是否太複雜?結果只是一條行不通的死胡同呢!
說到底這是一行向蒼天和黃土討飯食的工作,沒有堅持、不夠體力、缺乏智力者,只有落得自然或被自然
放棄的結局。早期以節衷的農業措作,吸引務農的策略,道至今天的農業消條!之後以有機的高利潤叫
人入行,道至今天的農莊埋頭跑數!後來又轉為以情感推動叫人參與農務,結果招來遍地偽文青。
其實大家都知,做好農業,扎實的基本工,就是大道理。
防紫外線,黝黑的保護色、手上幫助捉緊物件的繭、強而有力的臂彎、熟爛的栽種技術、敏銳的巿場觸角
和巧手的烹調功夫,全都屬於好農夫的品質。

嘗試把工作變成生活,是現今被廣泛討論和落實的「里山生活(satoyama)」模式。「里山」是指農村
以及周圍環境的整體地景,是次生林、水稻田、果園、草地、灌溉水溝、池塘、等多元的農業生產地景,亦即是二
澳村所屬的地景。

在這種環境中加入「食農」的項目,可算是今天慣常的潮流,而兩者合一就被稱為「可食之地景」。